0比1,越南读秒绝杀,熊猫杯首战中国U22直接垫底。
屏幕前熬夜的球迷集体沉默。
有人把遥控器摔了,有人把外卖扔进垃圾桶。

这一脚球,踢碎的不只是三分,更是很多人心里最后那点侥幸。
比赛在成都举行,第80分钟,后卫汪士钦解围踢空,球滚到越南前锋范明福脚下。
他瞄一眼门将位置,推远角,球贴柱入网。
全场只剩越南球迷的尖叫,中国替补席一片木然。
终场哨响,比分定格,镜头扫过看台,红色球衣集体低头刷手机,像集体错过末班地铁。
积分榜更刺眼:韩国2比0乌兹别克排第一,越南靠净胜球第二,中国零分第三,乌兹别克零分垫底。
两轮还没打,已经有人开始算分,可算来算去,最先算没的是信心。
很多人问,怎么又输越南?
去年U20亚洲杯,越南进八强,中国没出线。
再往前数,四年碰四次,中国两平两负,一场没赢。
别人在爬梯子,我们在滑梯上原地踏步。

成耀东赛后说,球队防守失误多,亮点也有,会调整。
翻译过来就是:年轻人紧张,动作变形,没人兜底。
首发十一人,一半没打过正式国际赛,最小的刚满十九。
对面越南,同样U22,首发九人去年打过U20亚洲杯,默契像老同学,我们像临时拼桌。
缺人也是真缺。
王钰栋连续打联赛体能透支,教练组让他休息。
彭啸、蒯纪闻有伤,留在俱乐部康复。
三条线抽走主心骨,剩下新人硬顶,一被抢就慌,一慌就乱开大脚。
球飞过半场,前锋抢不到,后防马上又被摁回去,循环了八十分钟,终于崩掉。
越南怎么做的?
他们十年前开始送教练去日本进修,回来把青训大纲重写一遍。
全国U15到U21统一踢433,高位逼抢写进教材。

球员从小到大队形不变,换年龄段就像换楼梯,方向一致。
范明福那脚射门,是青训流水线量产的标配动作,每天练两百次,肌肉记忆比心跳稳。
我们呢?
俱乐部梯队各自为战,有人踢442,有人踢352,到了国字号重新拼图。
教练只能把战术本越画越简单,先求别出错,再求能进球。
结果越怕错,越出错,一脚踢空,满盘皆输。
更扎心的是,熊猫杯本来就是练兵场,为明年U23亚洲杯预选赛摸底。
韩国、越南、乌兹别克把最强U22都搬来,我们却让主力轮休。
锻炼新人没错,可新人需要老大哥带,直接扔深水区,呛水概率远高于自学成才。
球迷能等,但亚洲赛程不会等,错过一届,下一批人又要从头交学费。
有人算过,从U19到U23,四年只有十次正式大赛可踢。
输一场,淘汰一次,等于少练十场硬仗。

别人在国家队层面练级,我们在俱乐部替补席看比赛。
差距就是这么滚雪球,越晚追上,雪球越大。
下一轮15号打乌兹别克,对方同样刚输,憋着气。
再输,排名垫底坐实,舆论海啸升级。
想翻身,只有一条路:把比赛切成碎片,一次抢一块。
前锋先学会把球停在五米内,中场学会三角站位,后卫学会先解围再抬头。
基本功不丢人,丢人的是基本功都没做好就想一口吃成胖子。
球迷情绪已经触底,反而更清醒。
有人连夜翻出越南青训纪录片,把训练计划打印成册,留言只有一句:抄作业。
有人把韩国2比0的比赛剪成动图,标出每一次无球跑动,配文:明天就用这三条线。
焦虑感变成行动力,比骂街更有用。
最后一句话送给球员,也送给看球的人。
输球可以,输习惯不行。
下一脚球,从停稳开始。
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,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8050375号-1 站长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