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马来西亚到越南,一年连输两次东南亚,这锅青训真的背不动了,换谁都得先自己想个明白。”
11月12日晚,熊猫杯循环赛第1轮,中国U22男足0-1不敌越南队,无缘开门红。拜合拉木单刀打了飞机,补时阶段后卫一脚解围见高不见远,皮球回到越南前锋脚下,门将被封死角,输球只在一瞬。

看似只是一场青年赛,其实把近些年球迷最烦的三件事一次凑齐:机会来了抓不住、最后关头掉链子、对手偏偏还是越南。

先说单刀。拜合拉木启动那一步挺漂亮,接球、领球也顺,可最后一步就是没压住脚背,球直直上天。单刀的毛病从小就有:青年队比赛节奏慢,门将出击慢半拍,孩子们习惯推一脚就进;到了成人节奏,门将扑得又凶又快,再没第二脚调整机会。这球不进,说技术不如说心理——脑子里已经提前庆祝,脚腕却没跟上。
再说解围。补时最后一攻,后卫明明可以把球踢出边线,偏要抡一脚高球回中路。结果越南前锋胸部一点,转身就射。失误的根源不是不会解围,而是对时间没了概念:还在“正常时间”里思考,哨子却随时会响。这种对读秒迟钝,成年队也常见,只不过成年队有老大哥吼一嗓子,青年队全靠本能。

越南这两年挺争气。U23拿东南亚运动会冠军,国家队进亚洲杯八强,青训核心是“小快灵”加“早当家”。越南联赛允许U21球员不占外援名额,十七八岁就能踢一线队;中国U22呢?大多在中甲枯坐板凳,比赛数量比越南同龄人差了一倍。人家一周一赛,我们一月两脚热身,差距就这样悄悄拉大。
另一边,韩国2-0轻取乌兹别克,全场节奏又快又稳。韩国孩子从高中起就踢“周末联赛”,一年能刷四十多场高质量比赛,身体对抗和心理抗压都被提前磨平。中国青训能复制吗?先把梯队比赛数量拉到同一量级再谈技术细节,不然练什么都是空挥拍。

球迷最难受的不是输,而是输得没悬念。赛后评论区一句“未来十年还得接着恐越”扎心却也真实。可换个角度想,青训本来就不是速效药,谁家的十八九岁不犯错?问题只是我们犯的错一直没变:缺比赛、缺高强度、缺一锤定音的勇气。

想要改,其实也不难。
第一步,把国内青年比赛搞成主客场制,一周一赛,风雨不改;第二步,让俱乐部必须给U21报名名额,踢不上就扣分,逼教练用新人;第三步,所有国字号教练必须跟踪主力球员的联赛分钟数,上场时间不达标,集训名单直接划掉。简单粗暴,但比喊口号有效。

比赛第二天,熊猫杯官方海报已经换成越南球员庆祝的背影,评论区一如既往吵翻天。愤怒归愤怒,截图保存一下也行——等下一批小孩踢出来,再把这张图甩给他们,告诉他们:这球可以不这么输。
输越南不是末日,但如果明年、后年还这样把球往天上踢,那就真成了习惯成自然。青训不是造火箭,是日复一日的对抗、失败、再对抗。希望下一次补时解围,后卫的第一反应是把球踢向广告牌,而不是再次把噩梦传回中路。
上一篇: 国足世预赛最新积分榜:小组第4超预期,5球仅次于日本
下一篇: 不内讧,就不是比利时?
本站所有直播信号均由用户收集或从搜索引擎搜索整理获得,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我们自身不提供任何直播信号和视频内容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。
Copyright © 2021-2024 24直播. All Rights Reserved. 粤ICP备18050375号-1 站长统计